《半夢半醒的世界》讀後

《半夢半醒的世界》 韋納.荷索/譯:管中琪 我對這本書很好奇,因為它是德國導演荷索寫的傳記式小說,荷索拍的電影向來蠻容易讓人感到不適。 這本小說根據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真實故事,荷索被這個瘋狂的故事吸引,到日本和小野田寬郎見面晤談,進而寫下小野田在盧邦島的時光。 1944年,被派往菲律賓盧邦島的日本兵小野田,還有兩三位比他早逝的夥伴,因為日方戰敗潰散,撤退到叢林中的他們不知道戰爭早已結束,為了保衛固守小島,在叢林中求生並躲藏了二十九年,貫徹「游擊到死」的精神。 二十九年來,小野田經常襲擊島上的農民,有時也殺死一些農民、當地警察、哨兵,年復一年地過著艱苦的生活。島民都知道這夥幽靈日本兵的存在,並試圖告訴他們戰爭早已結束,但都沒有成功。小野田他們也曾在1950到1960年期間,觀察到天空飛過前往韓國和越南方向的美軍飛機,但他們認為這是二戰延續的證據,而不是它們各自為政的衝突(韓戰、越戰)。他們深信那些告訴他們戰爭已經結束的企圖全都是敵人的詐欺手段。 1974年,日本官方找來小野田以前的指揮官,已成為書商的88歲的谷口少佐,一起來到盧邦島,當面下達要求小野田投降的正式命令,52歲的小野田才繳械。小野田回到日本後,出版了一本回憶錄,接著旅居巴西,2014年過世。 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 《半夢半醒的世界》被包裝成一本「小說」,讀者理應沉浸在小野田的處境中——但沒有,因為荷索的語言很詩意夢幻,章節簡短,沒有太多的情感背景,也沒什麼觸及小野田對這一切的感受,通篇似乎是對事件系統化的二手描述。我覺得,這更像是用一部紀錄片的形式寫出來的小說,荷索寫下了簡短的場景,但可能只有他自己看到了清楚的影像。 荷索對小野田的欽佩之情顯然佔了上風,全書對於小野田躲藏期間造成上百位島民傷亡(其中死亡人數為三十多人)一事僅以「他殺害島民的爭議從未完全平息」一句話帶過,我無從了解真實的或是虛構的小野田對此事的感受,只能從維基百科中知道他曾經捐了一萬美金給盧邦島學校當獎學金。 讀完感到有些空虛,荷索講故事的能力的確吸引人,但被隱藏的真實故事似乎沒有得到應有的展示,還有情感的匱乏,即時文字能把殘酷描述得很美麗,卻難以令人懾服。 當探險家找到小野田時的對話描述得挺有趣:韓戰、越戰發生又結束了;人類登上月球了,並發射衛星;美國人也到日本參加奧運等。透過這些世界大事突顯小野田的隔離和孤立,對他來說,這些事件...